月16日,科技部发布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9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研发专项的申报指南,这标志着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重中之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什么?
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表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自启动以来,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各个部门、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此次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解决原有计划体系日益突出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凝练形成了两大核心任务:一是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二是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按照64号文的要求,改革的全部主体任务都要在2014-2016年三年改革过渡期内完成。
目前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已经初步形成。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31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已成为凝聚共识、协商决策的重要平台,特邀咨评委已开始发挥重要的战略咨询作用,首批7家专业机构已经启动改建并准备承接项目管理职能,“全程嵌入式”监督和评估体系正在形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已开始面向科技界提供服务,“一个制度、三根支柱、一套系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已初步成型。
在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方面,按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以及科技创新呈现出的新态势新特征,已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整合成五大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
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科技计划布局构架改革的重大举措。此次改革整合了原有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改委、工信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该计划定位为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怎么干?
在组织实施流程方面,根据国发64号文件和11号文件的精神,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项目形成机制和管理流程,主要环节为:征集科技需求,凝练形成任务方向,编制各专项实施方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咨询评议,部际联席会议审议布局并按程序报批,编制发布年度项目指南,专业机构开展申报受理、评审立项、检查验收等过程管理。监督评估工作贯穿全部流程。
在管理主体方面,按照国发64号文的精神,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31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审议重点专项的布局设置;科技界、产业界和经济界的高层次专家组成特邀咨评委,对重点专项的布局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为联席会议决策提供参考;7家具备条件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被确定为首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试点,经改建后,将负责各重点专项中具体项目从受理评审到验收的全流程管理。
改革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一大亮点就是在指南编制和组织申报上,体现服务意识、尊重科研规律。采用“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的申报评审方式,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科研人员的负担,避免了不必要的申报准备工作。
此外,为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请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
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遇到的难题?
对于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最大的难题是什么?侯建国强调,改革不是简单的整合、缩减,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立项、评审、验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国家创新能力。
政府不再具体管理项目了,以后谁来管?科技部资管司司长张晓原透露,首批7家专业机构已经启动改建并准备承接项目管理职能,这7家机构来自科技部、农业部、工信部、卫计委等下属事业单位,相对过去由政府部门管理项目而言,其专业性更强,也符合国际惯例。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后,钱变少了吗?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霍步刚表示,科技计划的整合不是“为整合而整合”,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全链条、一体化设计,不会因为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而减少财政科技投入,而是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稳定经费支持和基础研究投入。
2016年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要点
侯建国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新旧计划体系衔接和新机制磨合的关键之年。在后面的计划管理改革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发挥部门作用,总结经验、加强前瞻性研究,主动谋划、提前布局,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要把握改革节奏,更加注重全面统筹推进改革;二是要优化任务布局,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主动部署;三是既要做好立项,更要做好过程管理,提升创新绩效,注重科研质量;四是要完善规章制度,更加注重管理细节;五是要加强主动服务,更加关注和响应科技界的诉求。 |